直流电机的定子是产生电机磁场的部分,由机座、主磁极、励磁绕组、换向极组成。
直流电机的机座不仅是电机的外壳,而且作为保护与支撑结构使用,同时还是电机磁路的一部分(即磁轭部分)。
主磁极铁芯包括极身和极靴(又名极掌)两部分,近转子的一面称极靴,极靴一般比极身宽,以使磁极下面的磁通分布均匀。转子转动时,因槽与齿相对于磁极移动,在极靴表面引起磁密变化而产生涡流损耗,为减少这种涡流损耗,磁极铁芯通常用1~2mm厚的薄钢板冲制叠压后,用铆钉铆紧制成。也有用0.5mm厚硅钢片叠压制成的。
励磁绕组是一个集中绕组,一般是用铜线或铝线按模型尺寸先在绕线机上绕成、后套在比主磁极铁芯稍大的铁框上,铁框再套在主磁极铁芯上,绕组和铁框之间有云母绝缘纸和环氧玻璃纤维层压板作为良好的绝缘,最后经过浸漆处理。整个主磁极用螺杆固定在机座上,当励磁绕组中通入直流电后,便在电机中产生主磁通。
大多数直流电机为了改善换向,在主磁极间还装有换向极,又名中间极。换向极对转子有较大的气隙,因此产生的涡流较小,故其铁芯大多用整块钢加工制作而成,在大型直流电机中,也有用钢片叠成的。
换向极的绕组一般与电枢绕组串联,电流比较大,一般用截面较大的圆铜线或扁铜线绕制,换向极的结构与主磁极相似。
电枢铁芯是具有均匀分布的齿和槽的圆柱体,为减少磁滞和涡流损耗,电枢铁芯一般由相互绝缘的0.5mm厚的硅钢片叠压制成。
电枢绕组的最大的作用是产生感应电势并输出或输入电流,使电机实现能量转换。电枢绕组通常是将绝缘铜线在线模上绕成线圈后再嵌入铁芯槽中,绕组各元件的两头分别与相应的换向片相连。为避免绕组在电枢旋转时由于离心力而飞散出来,槽口用槽楔封住;伸出槽外的端部用环氧酚醛无纬玻璃丝带或钢丝扎紧在绕组支架上。
换向器起换向作用,它是由许多互相绝缘的楔形换向片(铜片)制成的圆柱体。换向器的种类很多,在中小型直流电机中常采用的有金属套筒换向器和塑料套筒换向器两种,塑料套筒换向器可节省大量铜材与云母,并简化了加工工艺。
换向器通过电刷与外电路相连。电刷装在刷握内,刷握固定在与它绝缘的刷杆上,刷杆安装在刷杆座上。刷杆座可绕轴心移动,从而能够调节电刷在换向器上的位置。电刷位置调整好以后,将刷杆座固定在端盖上(大型电机的刷杆座固定在机座上),不再变动。
一般用铸铁制成,有前端盖和后端盖两部分,后端盖设有检查电刷火花大小的观察窗。端盖通常作为转子的支承和安装轴承使用,但大型电机的轴承装在轴承座上。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举报投诉
的电枢绕组,以便通过一定大小的电流和感应产生足够数值的电动势。实质上,电枢绕组就是
里面,形成一种短路介质,或者会损坏导线绝缘层,造成匣间的短路,电流迅速增大,温度急剧升高而
的磁场分布、感应电动势、电磁转矩、电枢反应及影响、换向及改善换向方法,从应用角度分析
的励磁方式是指对励磁绕组如何供电、产生励磁磁通势而建立主磁场的问题。根据励磁方式的不同,
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电动机,因其良好的调速性能而在电力拖动中得到普遍应用。
的结构应由定子和转子两大部分所组成,其运行时静止不动的部分称为定子。本视频
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的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电路中用字母“M”表示。微型
调速(深圳市核达中远通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招聘电话)-基于Arduino的
中,电枢被放置在永磁体或电磁体的磁场中,当电枢中通电时,它就会受到磁场的
中,电枢被放置在永磁体或电磁体的磁场中,当电枢中通电时,它就会受到磁场的
在外形、形状上长着十分的相似,不仔细区分的话,有很大的可能性出乱子。那么,如何从外观上区别是无刷
的工作原理及控制电路 引言 入题 1.定子 2. 转子 3. 电刷与换向器 微型有刷
,而且本来就比较快的速度,为何需要通过调速器来来控制等等。其实,这样的一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
电动势(emf)的计算涉及到一系列的物理和数学原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
电动势的计算方式,包括电源电动势、气隙电动势以及绕组电动势。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