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车主买新车后,由于经验不足在车辆的保养和使用上存在误区,导致车辆受损。其实车辆还是重在保养,下面我们总结几条关于车辆在润滑油保养方面的问题。
车辆出厂时,汽车制造商便委托润滑油制造商生产符合该款引擎的润滑油产品,在包装上可能会换用自己品牌的商标,作为自己的润滑油产品。
像嘉实多就为宝马沃尔沃捷豹等提供润滑油产品。除此之外,变速箱油也会一起作为捆包销售的对象,主要是考虑到市场整体的运作,及利益等因素,使用原厂油绝对能满足该品牌车辆正常行驶的必要条件。
每辆出厂的新车都会有一本《车主手册》,上面标明了每部车所适用的机油及变速箱油的黏度和规格要求。为了更能明确提醒消费者,有些厂商在发动机舱内还会特别注明机油的型号,防止错误使用。
一般来说,日系车多以5W-20、5W-30为主,而德系及欧系车多以5W-40、0W-40为主,一般驾驶能够正常的使用5W30、5W40粘度的机油,一些高性能跑车则会使用10W60、15W-50等粘度的润滑油产品。
很多用户不了解机油包装上“W”的含义,w是英文winter的缩写,W前的数字越小代表低温流动性越好,0W表示最低温度-40C,5W表示最低温度-30C ,10W表示最低温度-25C,15W表示最低温度-20C ,20W表示最低温度-15C。
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所组成。基础油是任何一款润滑油中的主体,然后使用添加剂辅助,来改善和弥补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
另外全合成油是由聚阿尔法烯烃(PAO)调和勾兑混合做基础油,属于四类合成原基油。在全合成油品中还有五类合成原基油,由复合酯基础油加酯类添加剂构成。
有些车主觉得自身的车价格低,如十万元以下的车型,就不用好机油。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虽然这些车型,我们并不指望在机械方面有多过高的表现,但其发动机设计也是相对精密的,同样需要润滑油的清洁、润滑等功能。
如果仅从代步工具来说,我们也不建议使用廉价质低的机油,甚至假机油,有很大的可能性造成发动机损伤,我们提议用户至上用正规渠道的矿物油产品,保持5000公里一次的更换周期。使用级别更高的全合成油品能够达到8000-10000公路的换油周期,还会节省养护费用。
首先变速箱与发动机润滑油肯定是有区别的,因为变速箱与发动机的结构和运行环境都不一样。发动机对于机油的抗高温、抗氧化及清洁性要求比较高。变速箱虽然相对温度较低,但需要承受很强的抗挤压能力,还起到润滑延长齿轮寿命的作用,具有抗低温性,在严苛操作条件下减少油品损失,因此是有所区别的。
车辆买来之后,除了机油要换掉之外,变速箱油,水箱防冻液及刹车油、助力油都需要定期更换,一般来说防冻液、助力油、刹车油都是每2年更换一次,原厂手动变速箱油也都是在4W公里左右更换,自动变速箱有应依据使用手册规定时间或公里数更换。
目前大多数车辆是按照公里数更换机油,其实这样并不科学。在日常行车过程中,很多情况会影响润滑油的变化,如:堵车、爬坡、高速公路等,此外,温度和燃油质量也会影响机油本身的寿命,公里数可当作参考,但更换机油还是要通过你自己车辆的状况按时进行检查,如果肉眼很难辨别,建议我们大家使用机油试纸来测试。
在读完本文之后,希望各位新手能对发动机的正确保养知道,别贪图便宜实用假冒劣质润滑油,让爱车伴您轻松出行。
今年7月,鸿海科技集团发布了重要的公告表示,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同河南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指出,河南省将支持富士康在郑州建设新事业总部。项目一期选址位于郑东新区,建筑面积约700公亩,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
目前奥迪新款Q3低伪测试车现身海外街头,新车预计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前首发亮相,并计划在2025年一季度上市开售。同时国产Q3长轴版车型,也有望在明年一季度同步开售,同级主要竞争对象包含宝马X1、梅赛德斯-奔驰GLB以及凯迪拉克XT4等车型。
早在2022年,福特就暗示了将推出“四门”野马的可能性,并于同期发布了外观设计草图。而近期福特首席执行官Jim Farley也表示,只要四门轿跑车能达到“原版车型的性能和姿态”,它就是可信的。同时这也预示着福特野马四门版车型将极大程度上实现大批量投产,后期将逐步导入国内市场销售。
目前宝马新新一代M5 Touring旅行版车型已在海外市场首发亮相,并同步开启新车预订工作,市场起售价为121,500美元(约为88万人民币),并计划将于今年四季度在全球市场陆续开售。同时新车也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同步导入国内市场,并与三厢轿车版同台销售,同级主要竞争对象包含了奥迪RS 6、梅赛德斯-AMG E63等高性能车型。
目前日产新款Kicks车型已在海外市场上市开售,国内称之为“劲客”,并可视为“小号奇骏”车型,且同步推出7款车型供消费者选购。同时新车也有望在今年年内,于国内市场陆续推出,预计最快将于2025年初上市开售。参考目前国内在售车型指导价为8.98-10.38万元,预计新款车型上市后,售价有望与现款车型较为接近,相比比亚迪元UP车型则更具性价比(指导价9.68-11.98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