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40%,这一趋势正深刻地影响着传统润滑油市场,彻底颠覆了以往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行业格局。在这一变革浪潮中,新的机遇与挑战不断涌现,让各大润滑油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
作为润滑业的佼佼者,壳牌(Shell)迅速响应市场变化,推出专为电动汽车打造的减速箱油和热管理液。依托其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壳牌计划到2025年将在合成油市场占据70%的高端份额。与之相对的,美孚(Mobil)也紧跟步伐,开发出耐高压绝缘冷却液,并推出“美孚1号电动专享”系列,专注于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和提高能效,完美契合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实际需求。
同时,道达尔(Total)通过特氟龙技术提升机油润滑性能,并在生物基润滑油的布局上积极行动,展现出与欧盟“碳中和”政策对接的战略眼光。这些国际大牌润滑油企业的积极转型,不仅展现了他们在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市场转型的决心,也突显出新市场格局带来的巨大商机。
然而,本土品牌的崛起同样不可以小看。长城润滑油大步迈入新能源领域,推出了高度适配的电动汽车恒温液,完美兼容多款知名新能源车型。龙蟠科技抓住市场需求,开发混动发动机油及氢燃料热管理液,实现了扭亏为盈。中石油昆仑润滑油也与一汽、东风等大型汽车制造商紧密合作,研发低灰分环保型机油,力求在环保技术上站稳脚跟。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的浪潮下,润滑油市场的产品结构也在一直在升级。环保型与高性能润滑油已成为市场的新刚需,助推整个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预计到2025年,环保型润滑油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50亿美元。行业巨头们频频合作开发生物基润滑油,龙蟠科技则积极投身植物油基产品的研发,完美契合环保市场的潜力。
市场拓展方面,三四线城市和县域市场跃升为新生增长极,代理商的单店月利润可达2-3万元,吸引了不少中小投资者。同时,线上线下的融合销售模式,结合短视频平台的引流以及物流公司的协作,正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尽管行业前行势头强劲,但市场之间的竞争亦是异常激烈。价格战频发,传统燃油车润滑油市场受到极大冲击,面临萎缩的风险。同时,电动汽车润滑油在研发技术上仍需解决耐高压、绝缘性等核心难题,而高算力芯片的国产化率也亟待提升,以助力高端产品的研发进程。但全球化浪潮也为中国润滑业提供新机遇,二手车出口市场巨大、需求旺盛,为润滑油的配套服务提供了全新场景。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润滑油的从业者们需紧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深入研发切合市场需求的细分产品;积极探索生物基和可降解润滑油的潜力,以增值服务提升客户粘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行业洗牌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